看不见的压力:如何识别与应对职场中的‘上位霸凌'
🎯 为什么要谈“上位霸凌者”?
郑:最近有个来访者问我:“职场上遇到一位持续挑刺、态度高高在上、不听建议的上司或前辈,我该怎么办?”
他经常否定别人的努力,只强调自己的贡献。有时还会搞“煤气灯”——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、是不是能力不够。时间一久,情绪就像被慢慢榨干。
他经常否定别人的努力,只强调自己的贡献。有时还会搞“煤气灯”——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、是不是能力不够。时间一久,情绪就像被慢慢榨干。
李:听起来是典型的“上位霸凌”行为。这类人习惯在权力结构中通过压制他人来确认自己的地位。他们未必出于恶意,而是无意识地以他人的情绪反应来维持自己的掌控感。
郑:并非所有难相处的上司都是霸凌者,我们需要观察其是否存在持续操控、羞辱、剥夺他人边界的行为。一旦有人表达不同意见,他们就立刻反击、贬低,甚至搞情绪操控。
你的回应会让他们觉得掌握了局势,因此他们不在乎对错,而是看谁情绪上“输了”。
❗特别提醒:不是每个“难相处”的上司都是霸凌者
有些上司只是性格比较强势、说话比较直接,或是在压力下脾气比较急——不代表他们就是在霸凌。我们也要小心不要因为一时情绪,就把对方贴上“霸凌”的标签。
真正的“上位霸凌”,通常是长期、重复地用一些让人难受的方式(比如否定你、操控你、贬低你)来压你一头,甚至让你开始怀疑自己、失去信心。
🧩 你知道吗? 什么是“煤气灯”?
“煤气灯”(Gaslighting)这个词源自1944年的电影《Gaslight》。片中,丈夫为了操控妻子,故意偷偷调暗家里的煤气灯。每当妻子察觉“灯是不是变暗了?”,他就否认:“没有,是你想太多了。”久而久之,妻子开始怀疑自己精神有问题。
在现实中,“煤气灯”是一种心理操控方式,操控者会否认、扭曲事实、贬低你的感受,让你产生自我怀疑、失去信心,甚至对他产生依赖。
当然,我们也要提醒自己——不要因为一两次意见不合或沟通不顺,就立刻断定对方在搞“煤气灯”。
真正的煤气灯行为,往往具有长期性与系统性操控的特征。
👥 典型的“上位霸凌”行为
李:这类霸凌者的特征包括:
无法接受批评:一被指出问题就生气、冷战或否认;
惯用心理操控:“你记错了”“你搞混了”等话语来动摇你;
滥用资历与职权:动辄搬出头衔,却推卸责任;
逃避问题:只讲功劳,不认问题;
情绪压迫:以否定、拖延制造压力,让你妥协。
无法接受批评:一被指出问题就生气、冷战或否认;
惯用心理操控:“你记错了”“你搞混了”等话语来动摇你;
滥用资历与职权:动辄搬出头衔,却推卸责任;
逃避问题:只讲功劳,不认问题;
情绪压迫:以否定、拖延制造压力,让你妥协。
🛡 面对他们的原则:抽身,而非纠缠
郑:重点不是“改变霸凌者”,而是保护自己。心理学建议我们设立界限,避免情绪反应成为对方控制的工具。
若情况允许,也可以请信任的第三方(如其他主管、HR)协助沟通,避免正面对抗。
若情况允许,也可以请信任的第三方(如其他主管、HR)协助沟通,避免正面对抗。
🔧 常见情境与回应方式(保持冷静、坚定、有边界)
❶ 对方拒绝接受建议或反馈
他说:“我不接受这种说法。”
你说:“好的,我会把这部分沟通记录下来,确保后续有明确依据。”
他说:“我不接受这种说法。”
你说:“好的,我会把这部分沟通记录下来,确保后续有明确依据。”
❷ 对方推卸责任
他说:“你能帮我做这个吗?”
你说:“抱歉,现在手头的工作比较紧张,暂时没办法。”
他说:“你能帮我做这个吗?”
你说:“抱歉,现在手头的工作比较紧张,暂时没办法。”
❸ 对方使用“煤气灯”
他说:“你记错了。”
你说:“我确定,不过我们也可以回头确认一下记录。”
他说:“你记错了。”
你说:“我确定,不过我们也可以回头确认一下记录。”
❹ 对方装傻、敷衍
他说:“我听不懂。”
你说:“没关系,如果您之后有需要,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澄清。”
他说:“我听不懂。”
你说:“没关系,如果您之后有需要,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澄清。”
🚫 应对“三不”原则:
不争辩
不解释
不试图说服
不解释
不试图说服
李:他们之所以屡试不爽,是因为很多人会被情绪带着走。只要你表现出情绪反应,他们就可能从中获得“胜利感”。保持冷静、回应简洁有力,才是真正有效的自我保护。
郑:能避则避。减少接触,不回应挑衅。听到贬低别人就离场——不参与、不被拉入。
李:有些人建议“以牙还牙”对抗霸凌者,但那通常只会引火烧身。除非你有绝对权力与安全保障,否则最聪明的做法是抽身,而不是斗赢。
🧷 保留证据,自我保护(请冷静整理,而非情绪记录)
郑:若情况严重,请保留书面记录,保护自己权益。
写下事件发生时间、地点、内容;
截图、拍照、email自存;
保留微信/邮件/会议记录;
有同事在场时请他们作证;
定期整理记录,观察是否有加剧趋势。
写下事件发生时间、地点、内容;
截图、拍照、email自存;
保留微信/邮件/会议记录;
有同事在场时请他们作证;
定期整理记录,观察是否有加剧趋势。
李:整理好这些资料,一旦要向HR或管理层汇报,就能有理有据地说明问题。
🌱 最重要的是:守护自己,不为他人“买单”
郑:你真正要守护的是自己的情绪、专业与边界,而不是去拯救或改变一个操控他人的人。
李:这类人往往在伤害别人后表现得若无其事,甚至试图混淆视线。所以你要做的,是更坚定地站稳自己,不让情绪被牵着走,不让尊严被一点点瓦解。
职场关系复杂多元,有时我们也可能不自觉地卷入误解、情绪化沟通或防御性互动。
面对复杂局面时,比起急着下结论,更重要的是自我觉察、冷静分析,适时求助——这才是成熟又有效的应对方式。
了解公司是否有反霸凌政策
寻求专业心理支持(心理师或精神科协助)
面对复杂局面时,比起急着下结论,更重要的是自我觉察、冷静分析,适时求助——这才是成熟又有效的应对方式。
了解公司是否有反霸凌政策
寻求专业心理支持(心理师或精神科协助)
📌 温馨提示:本文仅作为心理健康科普材料,目的是帮助大家提升对心理界限的意识与应对能力。
我们不建议将所有职场冲突一概视为“霸凌”,也不鼓励与上级直接正面冲突。
若你有类似经历,建议先冷静观察、保留记录,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协助或向信任的同事、主管或人力资源部门反映。
我们不建议将所有职场冲突一概视为“霸凌”,也不鼓励与上级直接正面冲突。
若你有类似经历,建议先冷静观察、保留记录,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协助或向信任的同事、主管或人力资源部门反映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