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吃饱了吗?

吃饱了吗?
李:其实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我们和长辈们打招呼时,他们总会先问"吃饱了吗"?
郑:那你"呷饱未"?(笑)
李:哈!这让我想起外婆总爱说"你吃这一点怎么会饱",说着又往我碗里猛加菜添汤。
郑:长辈们永远担心我们饿着肚子啊。
李: 你说...这是不是和人类"fight or flight"的本能有关?没吃饱的祖先,连逃命或打架的力气都没有。

你知道吗?

战或逃反应(fight-flight response)指的是在感觉生命受到威胁时,动物(包括人类)的自然反应。面对危险时的反应,要么留下应对要么逃走回避。

郑: 有道理!难怪我爸总说"饿过的人,最懂吃饱比天大"。
李:没错,但为什么是"吃饱了吗"而不是"睡得好吗"之类的话呢?
郑:我爸常说,他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到鸡腿。现在只要我们回家,他就煮满桌菜,非要看我们吃撑才满意。
李:这真是长辈们爱的语言。我妈也是,总问我回家想吃什么,说外食油腻又不健康,比不上家里味道。
郑:这让我想起《钱不够用2》里黎明阿姨演的那个失智妈妈,记不住事却一直问儿子:"阿辉,你吃饱了吗?"
李:太经典了!记忆会消失,但牵挂孩子吃饱的本能却忘不掉。
郑:他们那代人经历日据时期的动荡,东躲西藏时能吃顿饱饭都是奢望。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。
李:"吃饱"这件事,可能早就刻进我们的DNA了。
郑:怎么说?
李:你想啊,远古时代天灾野兽不断,能活到中年都算长寿。吃饱才有力气求生,这成了最本能的关心。
郑:而且农业社会靠天吃饭,一场旱灾蝗灾就能饿死成千上万人。吃饱确实是生存密码。
李:现在呢?动动手指叫Grab就能送餐上门,生存不成问题,我们反而焦虑起存在的意义了。
郑:忧郁都成家常便饭了。这就是所谓的"存在危机"吧?

你知道吗?

存在危机(Existential crisis)是指一种自我内心冲突,令人认定生活没有意义、无法认清个人身份是其特征。存在危机会与焦虑及压力一同出现,引发个体功能缺陷,并导致抑郁。

李:活着到底为了什么?
郑:这大概是我们这代人永远的课题。
李:读Jonathan Haidt《焦虑的一代》说,现代人物质丰富却更焦虑。社交媒体比较、未来不确定,让意义感越来越模糊。
郑:长辈不懂我们为何"吃饱了还不快乐",但他们会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爱——不断问"呷饱未",硬塞汤给你。
李:对啊,他们判断标准很简单:你瘦了=没吃饱,你累了=没睡好。像《钱不够用2》里妈妈,忘了全世界却记得问孩子吃饭。
郑:所以下次爸爸又把我碗堆成山时...
李:你会怎样?
郑:我会觉得...(停顿)这就是最踏实的幸福吧。(笑)对了,你呷饱未?
李:还没啦,我妈刚发讯息催我回家吃饭——你看,又来了!
(两人相视而笑)
——无论时代怎么变,"吃饱了吗"永远是最温暖的问候。

Comments